雜交瘤可以定義為能夠在標準實驗室條件下無限期產生抗體的雜交細胞系。與其他抗體發現方法相比,雜交瘤產生的抗體具有更高的親和力、穩定性和特異性。
雜交瘤細胞是如何產生的?
融合的漿細胞(分泌積極高親和力抗體)與兼容骨髓瘤伙伴(惡性漿細胞通常從同一機體)分離的雜交瘤細胞系。該過程可以由化學或物理信號(即電信號)介導,并導致這些高產和抗體分泌細胞系的永生化。
如何選擇正確融合的雜交瘤?
漿細胞與其相應的骨髓瘤伙伴的融合并非 100% 有效。即使在最佳條件和有效的刺激下,細胞融合仍然會產生需要分離的未融合和融合細胞的混合物。
由于漿細胞壽命短,因此很容易消除它們,但消除未融合的骨髓瘤更為復雜。為了提高選擇過程的效率,用于融合的骨髓瘤伴侶缺乏核苷酸補救途徑的關鍵酶 HGPRT。然后將混合物在HAT 培養基(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基轉移酶)中培養,其中只有具有 HGPRT 酶的細胞(從漿細胞繼承 HGPRT 的雜交瘤)才能存活。
雜交瘤生產的理想抗原是什么?
成功的雜交瘤生成首先取決于宿主獨特的免疫反應。因此,用于免疫的抗原需要引起強烈的體液反應,或者換句話說,它們需要具有免疫原性。并非所有抗原物質(蛋白質、小分子、脂質、碳水化合物、肽)都具有免疫原性。這種能力取決于抗原來源的生物體和用于產生雜交瘤的宿主生物體之間共有的同源性。這兩種生物距離越遠,宿主對目標目標發起有效免疫反應的機會就越大。
常用的抗原包括細胞、蛋白質、肽和 DNA。蛋白質和肽是受歡迎的選擇,因為它們允許更精確的靶向。通過使用蛋白質,可以迫使雜交瘤中產生的抗體靶向病原體或蛋白質復合物的特定區域。此外,通過使用肽,可以設計雜交瘤以靶向特定表位或嚴格數量的不同表位。但由于大多數肽沒有足夠的免疫原性,它們通常與載體(佐劑)結合以確保宿主生物體可以將它們識別為外來物。
DNA 免疫和細胞免疫(在其表面表達抗原的重組細胞)是處理不穩定或復雜抗原(如 G 蛋白偶聯受體 (GPCR) 和其他膜結合蛋白)的首選方法。當抗原呈現對抗體活性起決定性作用的特定翻譯后修飾時,也可以使用 DNA 免疫。
總之,選擇正確的抗原不僅取決于其天然結構和來源,還取決于用于產生雜交瘤的宿主的免疫系統。